钢铁、炼化、造纸等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子东海岛,三大产业航母铿然启航,产业园区扩容增效渐成气候,星月同辉产业格局逐渐成型。东海岛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湛江大工业发展的主战场。面对来势凶猛的台风“卡努”,开发区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通宵达旦地奋战在防台前线抢险救灾,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涌现出了一批批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
民安街道党工委书记柯造:
西湾村整村紧急安全大转移
东海岛民安街道今年转移安置的任务相当艰巨,西湾村居住的老人比较多,外来工比往年多了1000多人。在开发区党委管委的领导下,民安街道党工委书记柯造与边防、公安、卫生、教育、交通等相关负责人在风雨并肩作战,在台风来临之前,紧急迅速地将西湾村整村近2000名群众和2300多名外来工转移到安全地带贴心地安置起来,令群众深受感动。
西湾村三面环海,紧靠龙西大堤与东海岛相连,2014年台风“海鸥”掀翻了7处堤坝,造成海水倒灌淹没村庄。而今年由于东雷高速在附近施工,部分工人租住西湾村或在附近搭建临时工棚、板房居住,在台风中岌岌可危。该区党委管委高度重视,柯造担任民安防风总指挥,与各级相关负责人连夜开会研究部署,和街道、村和相关部门行动起来,一边对西湾村和在建项目工地摸底调查,做好群众宣传发动工作,一边着手安排了当地学校、项目部和卫生院等7个安置点进行分类集中安置。
15日下午5点,大巴和救护车将群众接送完毕。“转移工作要做得一年比一年好,老百姓才能更配合。”柯造表示,到了安置点后,后勤服务也要跟上,一定要让群众吃上热饭喝上热水,早餐除了有面包外还要有面条和粥,安置点配备了医生、边防、公安、学校、街道、村(社区)以及相关企业等有关负责人做好保障服务。西湾村的村民韩耀葵和80多岁的父母在安置点新民小学吃上了热烘烘的饭菜,心里非常感动。
“群众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柯造表示,民安街道对每一个外来工和西湾村群众登记在册,事后进行反复排查巡查,做到不漏一个群众,保障每一个群众安全撤离。台风即将在16日凌晨登陆,柯造带队在15日晚上还冒着风雨到安置点看看群众“吃得饱不饱、暖不暖”。
16日,台风警报解除后,柯造组织相关人员,有条不紊安排车辆将群众安全送回家。由于该区党委管委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和民安街道、村干部积极配合,民安4300多名群众得到安全转移,没有一个群众伤亡。
硇洲镇党委委员何金龙:
情为民所系,确保海上作业人员和渔船全部回港
硇洲岛群众世代以海为生,每逢台风天,身为硇洲渔民儿子的硇洲镇党委委员何金龙格外揪心。今年第20号台风“卡努”来临前夕,他在各级领导的指挥下,在第一线克服困难执行任务,成功疏导督促了1600多艘渔船和4300多名海上作业人员全部回港,实现了零损失零伤亡,有力捍卫了硇洲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硇洲镇海上作业人员和渔船数量巨大,外来渔船也不少,要确保100%短期回港,时间紧任务重。“要尽最大努力捍卫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何金龙深知渔船对渔民的重大意义。台风期间,他情为民所系,发挥了“拼命三郎”的精神,与硇洲镇主要领导以及渔政、边防、各村(社区)等相关负责人在一线认真疏导渔船回港避风。
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漏。何金龙等人还是放心不下,登上一艘又一艘的渔船巡查,发现靠岸的渔船中还有75名渔民不愿意离开,其中一艘外来渔船的一家三口尤其“顽固”。何金龙和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反复劝说了半个多小时,渔民才上岸。何金龙又贴心地为他们安排了住所。
15日下午5点,硇洲所有渔船回港,所有海上作业人员上岸。何金龙长舒一口气,这时他电话响了,是家人打来的。“台风就要登陆了,为什么还不回家?”“放心,我没事。你们注意安全,把窗户关好,我在单位值班不回来了。”为免家人担心,何金龙不敢告诉家里人,他还在海边巡查渔船。第二天早上六点多,当时台风黄色信号还未解除,何金龙忙碌的身影又出现在硇洲港。
据统计,在这次台风中,硇洲镇回港避风渔船1600多艘,转移渔民上岸4300多人,实现了零伤亡零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