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社保减免就业医保

7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内开云中国

中国大陆最南端的一块投资热土
来源:本站  作者:本站  发布日期:2006-09-01 17:03:00  
【打印】 【字体:

中国大陆最南端的一块投资热土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是中国大陆最南端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联合签发了《关于扩大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范围的复函》,同意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东海岛扩大发展用地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在目前国家严格控制土地审批的情况下,国务院批准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扩区申请,个中原因何在?考察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的自然资源、经济环境,社会历史,解读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思路,也许能洞察其中的奥秘。

湛江历来为海内外投资重地

中国大陆的最南端,是雷州半岛,约一万多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自北向南延伸,东临太平洋,西揽北部湾,南扼琼州海峡,与海南岛遥遥相对。这里是亚热带气候地区,土地肥沃、植被茂盛,物产丰富,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当地人向外人推介雷州半岛,常喜形于色:“这里把筷子插到地里能长出绿芽”。

1983年前,这里曾是广东整个粤西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设湛江地区行政公署,曾辖现广西的防城、钦州、合浦(含北海)、灵山等地。1983年行政体制改革,实施市辖县的行政体制,又把其属的阳江、阳春划分设为现阳江市,把茂名、高州、信宜、化州、电白等县划设为茂名市。剩下的徐闻、雷州、遂溪、廉江、吴川五市县及霞山、赤坎、麻章、坡头四区归湛江市所辖管。优越的环境、丰富的资源、辉煌的历史,足以使湛江人津津乐道,自豪不已。

的确,湛江人的自豪,世人认同。湛江,向来受海内外所青睐。

湛江拥有1500多公里的海岸线,更重要的是她的东海岸,由于左边一个东海岛、右边一个南三岛,中间形成一个左环右抱的面积达250多平方公里的大海湾,自然落成中国长江以南沿海地区难得的天然良港,是中国大陆南方最显眼的门户。于是,在十九世纪末,法国强行租借湛江。但法国在湛江投入的是重兵与强权,在经济上没有给湛江带来什么重大的影响,来者不善。倒是湛江第一次被外国人撬开了门户,湛江也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在外部世界的应有位置,更加珍惜自己。

给湛江带来辉煌,是中国人站起来以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湛江的建设,在湛江投下巨资,把湛江建成南方重港,铁路开始通过湛江港把沿海与中国的大西南一脉相承,航船经湛江港把中国的商贸、援助送往世界各地,飞机架起湛江通往国内外的空中桥梁,石化基地在湛江蓬勃发展;中海石油在湛江建立起第一个重要基地。湛江沐浴在骄阳中,开着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前后发展三十年,湛江以占全国产糖六分之一的地位叫板中国食糖市场,“三星汽车”以其咄咄逼人之势加盟中国汽车产业,家用电器优雅地唱出“服务社会,不分东西半球”的发展旋律。从此,雷州半岛的“牛气”写在每一个创业者的脸上。

中国的对外改革开放,给湛江的发展更注入生机。1984年,湛江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十四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尔后,又批准在湛江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激励和推动下,湛江的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内、外投资者对湛江日渐看好。湛江人现在要完善的发展主题是“工业立市、以港兴市”,立志要把湛江建设成为中国南方美丽的海滨城市和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

在现代的社会发展规律中,移民城市发展速度最快,象深圳、上海浦东等等。一个地方,仅仅靠自己圈起来经营,不可能有超常规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战略,印证了必须打开城门、以吸引外来投资者参与建设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问题是你的城门打开了有没有人肯进来。湛江对外改革开放的大门已经打开,湛江人也不再独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湛江人正在重新包装湛江,向外界推介湛江,让世人真正认识湛江。

序幕一:湛江的地理环境最适宜外来投资者投资经营

中国汉唐盛世开辟陆、海丝绸之路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时,雷州半岛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当代实施对外开放“请进来”发展战略,湛江在外资进入中国,尤其产业资本进入中国,其“桥头堡”的战略地位令人一目了然。凭借湛江优良的深水港口和发达的交通枢扭,国外产业资本登陆湛江没有任何客观障碍,外资一旦进入湛江意味着在中国市场可以畅通无阻。现代产业在中国投资,无论是原材料、燃料采购价格,还是人力资源和劳动力成本,基本上是没有太大差别的,产品的销售价格差别更微。对生产者来说,要降低产品成本,主要依靠降低原材料运输和产品销售地运距费用,尤其是避免原材料、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迂回运输、多次转运的无效成本开支。对国外投资者来说,在湛江设厂,尤其是原材料从海外进入,产品无论是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或者出口海外,都不会发生原料或产品迂回运输及多次周转而开支大量的无效费用,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省略了在内地多次周转的手续等。精明的企业家会准确地计算出,利用湛江港的有利条件在湛江设厂,比在中国长江中、上游地区,比在中国北方沿海城市,每一吨原材料会节省多少驳船费、运费、损耗等,会节省多少人力和时间,产品销售或出口会减少多少迂回运费及成本。至于在更往里的内地设厂的差别,那更难以估计。正因为如此,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洋石油已经在湛江设立基地,陆续建成重点项目,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论证在湛江的东海岛,即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海岛新区的毗邻建立2000万吨钢铁厂。湛江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现今社会,任何沿海的地方应该都有条件去建设一个码头,但码头所处在的位置不是在地图上可自由挪动的。湛江港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是大自然对湛江人民的恩赐,是天工巧成。她在湛江的发展长河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后的贡献更不可估量。因为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刚刚起步,而在此半径范围内,湛江处在最佳的位置,她与东盟各国直接沟通的渠道最多、海上通道距离最短、可相互促进发展空间更大。有的战略投资者认为,湛江人早已建成30万吨原油码头,25万吨矿石码头,向国务院成功申报把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10平方公里,实际上是早已做好了融入东盟自由贸易发展战略的各种准备,胸有成竹。

序幕二:湛江有充足的各类资源供企业充分利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企业家在湛江投资设厂,不可能全部是“两头在外”。原料,既决定了企业的产业方向,也会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的竞争,莫不过于对原料的占有与争夺。原料,决定了企业的发展与生存空间。

人类社会的生产行为,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支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人类的生存,最大的依托是“以食为天”。人类社会以各种手段和技能去生产各类食品,什么都想生产,但不能不受到限制,这就是大自然客观条件允不允许你生产,还有就是生产的成本是多少。对企业家来说,生产的成本是能否生产的分水岭。湛江人的骄傲与自豪常常喜形于色:湛江没有冬天。没有冬天其实不要紧,关键在于这里一年四季都能生长植物,生产粮食、瓜果蔬菜、繁衍鱼虾……大自然对湛江的钟爱和恩赐,无时不在。湛江放弃了占全国食糖六分之一的霸主地位,却换来了更多:海水珍珠全国产量第一不容置疑,养殖、加工海虾全国第一,香蕉产量质量独占鳌头,左右全国市场的价格。有人描述:冰天雪地里的北方某市,有市民向经销部门打听,湛江的蔬菜什么时候能运到?对大多数市民来说,他们既关心能否买到,也关心价格和质量。市民欣赏和追求湛江用“矿泉水”浇出来的瓜菜。企业家关心的是用低廉的成本,就能得到优质的货源。企业发展了,人民高兴了,企业家的价值观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湛江经济技术区内就有一家水产加工民营企业叫“国联水产”的,成立前后不到四年,以虾为主产品加工,年出口量达一亿美元,在海内外影响甚广。很多企业家在询问,是什么沃土在扶持这株新苗茁壮成长?国联人的回答很平淡:湛江人会养虾。

在湛江大地,你到处可以看到产业化的规模和宏伟的气势。几十万亩的“菠萝的海”、几百万亩的桉树林海,由电气化、机井群联成的几十万亩灌溉自如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孕育出一个又一个的优良产品生产基地,铸造出一个又一个绿色食品品牌。这些都不是任何一个企业可以开创得出来,而又恰恰是每一个企业家梦寐以求的最好发展空间和社会生态。湛江大地,是企业家的大舞台。这里,水电、火电、风电齐头并进,中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洋石油三巨头齐齐并立,湛江已探明储量的矿产25种,其中玻璃砂、硅藻土、高岭土、泥炭土、地热源、矿泉水等储量大、品质高,开采利用前景好。你不会为能源紧缺感到担忧。

现代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竞争。湛江是有人才的,但湛江人始终把大门打开着,欢迎更多的人才、尤其是企业家到湛江支持和帮助湛江人民的建设。湛江是广东鼎鼎有名的文化教育大市,共有16所高等、中等院校,各类研究机构40多家。每年经大中院校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人才,而且也和全国其它地区一样,人才既流出,也流入,任何企业不会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影响其发展。在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有一家外资企业,是列支敦士登的喜利得先生在十年前投资兴办的,在全球喜利得企业中排序第八,也称喜利得中国八厂。现在,八厂的全部管理人员除了舒华纳先生一人是“老外”,其余的全清一色是中国人,可以说基本上是湛江人。早在前年,喜利得先生又做出一个大胆的决策,把在墨西哥、美国的工厂搬回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人才素质,说到底企业决策者的素质最重要。一个成功的企业先是要有一个成功的决策者,然后是有一班成功的管理者,最后才会有一批成熟的员工。湛江人民是值得信赖的:你向湛江人买东西,湛江人会问“你给多少价钱”;你给湛江人送礼,他会说“不要”。简朴的语言所表达的内心意思是,那不是我劳动所得,我不应该接受。

湛江港宽大,湛江大地宽广,但湛江人民的心胸更宽阔。

序幕三:湛江能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最优惠的政策

政策,是企业改善管理和提高效益的重要空间,也是企业与政府取的共赢的重要条件。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给海内外企业在中国经济舞台施展才华的根本政策。湛江作为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充分享有并实践了国家对沿海开放城市的各种优惠经济政策。历经二十多年,国家对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经济政策开始向内地延伸,有某些方面做适当的调整,但沿海地区仍然比内地享有更多的经济优惠政策,而且可以充分肯定,沿海地区经过二十多年国家给予经济优惠政策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推动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效,由政策效应而产生的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已经给沿海地区带来一笔不可估量的社会财富和环境效应,让沿海地区的企业继续享受实实在在的“政策优惠”。

湛江拥有全国为数不多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赋予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目前在全国对外开放地区,仍然是最有吸引力的。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享有与经济特区类似的经济优惠政策及规定,虽然其面积规模上不如特区宏大,但在管理上和对企业的扶持方面,也许会比特区更加具体到位,更加高效、也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能及时地、灵活地解决企业的困难和提出的问题。从政策层面上来说,特区对外资工业企业特许的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征收”的政策,进口设备的审批优惠及关税减免政策,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特区相比较都基本雷同,执行起来都不会走样。但从工作层面上来说,企业在行政运作半径范围大和小的地区所受到的重视程序不同,因此,在解决政策与非政策之间的问题时,效率不同,效果也不一样。

国家赋予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市一级行政审批权限,也充分说明经济开发区拥有比其它一般行政区域在企业审批、项目立项、经营运作方面的特殊优惠。特别是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首批获准对外商投资无船承运企业、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企业、外商投资印刷企业、外商投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和外商投资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企业等七项经营发证审批许可权限,更加实实在在地说明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是明显存在,非常有吸引力,并且与周边非政策区域有明显的差别。否则,国家就不会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审批、扩区实行严格的限制政策了。

湛江努力改善社会环境,完善社会服务功能,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旨在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经济实惠、减轻企业的经济、社会负担,促进企业良性发展。这些,都从湛江这几年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社会治安稳定中得到充分的印证。

解读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思路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对外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窗口,但现在,其发挥的作用,已经证明并非仅仅是窗口的作用。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批准设区前,地处湛江的霞山区和赤坎区之间,凡熟悉湛江的人都清楚,过去这里是一片无毛地,荒凉是这九点二平方公里的代名词。经过二十二年的努力,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把自己建成湛江市区的最中心区域,成为发展的黄金地带,身价倍增,成为令企业向往的投资宝地。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依托母城湛江发展起来的。20多年来,其认真贯彻国务院确定的“以工业项目为主、以吸收外资为主、以出口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针,充分运用国家给予优惠政策,大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从而促进了本身的健康发展。以其现时的经济发展概况,虽然还远远谈不上带动湛江的经济发展,但对湛江的经济总量影响举足轻重。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其土地面积不及全市千分之一,人口不到千分之五,其实现的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市的17%,外贸出口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利用外资占全市总和的一半,财税收入在全市各县(市)区中总量最大,人均最高。于是,不难理解湛江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延伸扩区,不难理解此举得到广东省的大力支持。湛江此举,目的在于把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于城市的发展引起的地理环境限制不能在老区搞大型工业的局限去掉,把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海岛新区开辟为实现湛江“工业立市”发展战略的主战场,把这个更大的舞台提供给来湛江发展的海内外投资者和企业家,开拓把湛江建成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的新篇章。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有几分是靠政策,有几分是靠努力呢?没有人能分得清说得明白。但他们都确认,发展靠政策是前提,努力奋斗与实践是根本。事在人为,再好的政策,离开了人的主观努力,不去实践,只能是一纸空文,不会产生任何效益。多年来,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对贯彻利用政策的理解有两方面的体会值得思考和借鉴:其一,国务院给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优惠政策只有区域性的限制没有总量的限制。因此,必须致力于在开发区限定的空间内充分利用政策,把开发区做大做强,用足国家给的政策。这就要求把不适宜于在区内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企业排在政策区域内,拓展最大利用政策的空间;其二、企业是实现利用国家优惠政策的主体。没有足够的企业,国家给予的政策不能形成影响和推动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社会效应,也不能形成把开发区做大做强的经济基础。由此,开发区的全部中心工作,必须立足于为发展企业及推进企业发展服务,立志要把区内每一个企业做大做强,借此实现把开发区做大做强。并以此为开发区全部机构、全体员工的宗旨思想和工作指南。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人不把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当“皇帝女”。他们提出“为企业服务、为投资者获得最大效益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服务理念,把行政运作功能定位在为企业提供全程跟踪服务上,自觉地站在投资者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和处理问题,从转变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转变行政职能、改善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建立工作专责制度等等,给企业带来无限生机。尤其是在该区内投资1000万元以上全部重点项目,项项必有专人跟踪服务,企业外部的一切审批手续和协调工作,有专职领导和员工事必躬亲。

湛江开发区人对给予企业的优惠政策的理解是多方位的,制订实施对企业的优惠政策的定位是立足于企业与开发区取得“互利、双赢”。他们认为,国家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能走样,但只靠国家在某方面给予的优惠政策,不足以解决企业在发展壮大全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尤其是在企业起步的初期,在高新技术产品还未脱壳而出、“小荷才露尖尖角”之时,你不出力扶他一把,企业会站不住脚跟,也不会有做大做强的机会。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扶持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把贯彻国务院的优惠政策与运用自身的经济财力扶持企业相结合,先后对企业的技术改造挖潜、运用高新技术发展新产品、扶持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方面制订多项政策和规定,不惜花一区之财力,集中办成一批重点项目,建成一批重点企业。

经国务院批准,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东海岛扩区10平方公里,湛江的经济发展又迎来一个新的春天,湛江人高兴、开发区人更振奋。他们把开发新区、建好新区视为“第二次创业”。对即将展开的“第二次创业”,他们充满信心,理由摆了很多很多──

湛江提出的“工业立市、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深入民心,深受海内外响应,深得广东省加快广东东西两翼发展战略的涵盖和肯定。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海岛新区十平方公里,宗旨是发展工业,必然成为湛江发展工业的“主战场”,备受海内外投资者的高度关注,也必然得到来自广东省和湛江市的政策支持。

东海岛陆地面积286平方公里,是岛非岛,与大陆早已在道路、电网等方面连通。岛上有充沛的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沿海航道可建三十万吨以上的深水港口,陆、海交通条件畅通。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把国家的优惠政策带到东海岛,可把东海岛潜在的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优势,如虎添翼。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海新区,将可满足任何一家“航母级”的企业提出发展的任何要求,容得下一大批大型企业的发展。在这张几近白纸的土地上,可以描绘出最动人的发展蓝图。

对即将全面拉开帷幕的东盟自由贸易区,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借助新区的优势,必将以新的角色参与并发挥作用。

有老区的建设为经验,借老区的财力为基础,新区规划将更加体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完全有可能通过新区开发,用五年的时间,达到以往二十年奋斗的业绩,成为湛江经济发展的真正“龙头”。

好一派“舍我其谁”的奋发气概。能行吗?开发区人说行、坚持实干就行。我们听到开发区人在新区批准以后调整完善他们的工作思路,提出“以人为本、企业至上、报效社会、为国争光”。在目睹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历史,思考他们描绘的蓝图,解读他们的发展思路后,我们认同了: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改革开放的产物,开发区人建设开发区、湛江人民支持开发区建设,海内外投资者参与、支持开发区做大做强,都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肯定不是完全为了自己。他们是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肯定、支持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在支持和推进中华民族的振兴。

  至此,不难理解国务院为什么会批准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延伸。在我们面前又增加了一块投资热土,她在雷州半岛、在湛江、在中国大陆的最南端。